close

  中新網1月3日電 近期,中央紀委研究室梳理和分析了群眾對各ARMANI級各部門轉變作風情況的看法和要求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3日對此刊文稱,群眾對改進作風的可持續性表示出一定擔憂,一些地方在反對“四風”過程中形式大於內容,出現以形式主義反“四風”的現象。
  2012年12月4日,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改進工作作風、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。2013年下半年以來,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力好房網戒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。
  文章指出,十八大以來,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鐵面執紀,堅決查處頂風違紀者並給予曝光。通過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,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糾正“四風”取得重要階段性成結婚果,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關註和支持參與。
  同時,在充分肯定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糾正“四風”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,群眾對花店於改進作風的可持續性也表示出一定的擔憂:
  一是擔心抓作風轉變是“一陣風”。一些群眾反映,部分黨員幹部對整改作風只是抱著“裝樣子”的態度,打著“別撞到槍口上關鍵字排名”的算盤,想“躲過這一陣”再說。有的群眾稱,現在糾正“四風”風頭緊,有些人“識時務”,能“自覺”將尾巴夾一陣子,等風頭過去了,狐狸尾巴沒準還得露出來。
  二是擔心糾正“四風”可能搞形式主義。一些地方在反對“四風”過程中形式大於內容,出現以形式主義反“四風”的現象。群眾最擔心的就是這樣“轟轟烈烈走過場,辛辛苦苦搞形式”,卻看不到作風的轉變,得不到真正的實惠。有群眾反映,形式主義令人生厭,以形式主義反“四風”更讓人反感。
  三是擔心中央政策落不到實處。一些地方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當做對上負責的一項政治任務,往往以文件落實文件,但對實質性工作卻不願抓、不敢抓。有的地方在落實上大打折扣,搞變通。群眾認為,反“四風”如果只是“寫在紙上、貼在牆上”,落不到實處,中央的好政策也就失去了意義。
  四是擔心整改作風出現絕對化傾向。個別單位為了達到精文簡會的目的,該開的會也不開了,該發的文件也不發了;有的部門經常搞檢查,占用幹部過多精力;等等。反“四風”成了最終目的和應景之作。很多群眾表示,反“四風”要把握好中央精神實質,如果片面執行文件上的規定,容易過猶不及。
  五是擔心部分黨員幹部沒有真學、真走群眾路線。有的單位關起門來搞教育、搞整改,不讓群眾參與。還有一些基層社區、農村長年難見幹部的影子,群眾反映問題無門。群眾呼籲“要整治四風,就要真正接受群眾監督。如果群眾看不見、說不得,還談什麼密切聯繫群眾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?”
  文章指出,群眾反映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在“四風”方面存在一些突出問題,具體體現在:
  一是思想認識有偏差,熱衷於搞“形象工程”、“政績工程”。一些領導幹部摒棄了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,將城市建設項目攤子鋪得太大,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、工程投入承擔能力缺乏科學統籌,造成公共財政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,也損害了群眾的利益。群眾認為,“形象工程”、“政績工程”泛濫反映出好大喜功、好高騖遠的浮誇作風,這於黨於國於民都貽害無窮,必須堅決予以糾正。
  二是官僚習氣作祟,缺乏為民服務意識。群眾反映,在某些窗口行業,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的老問題仍未得到根治,特別是在基層更為普遍。有的管理環節繁雜,程序模糊不清;有的推諉扯皮,服務態度冷淡生硬;有的隨意增設門檻,甚至“吃拿卡要”、故意刁難群眾。有群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表網評稱:“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小事,但暴露出來的問題應當引起黨和政府的深思和憂慮,老百姓都在為黨內有這些害群之馬而汗顏!”
  三是“三公經費”審批管理隨意性大,監督不到位。群眾反映,“三公經費”支出是一筆大數目,但其審批管理過程不夠透明,老百姓難以進行監督。儘管有些部門和單位已經向社會公開了決算報告,但公眾對很多項目和用語表示看不懂。一些專家學者認為,現在,從中央到地方,都大力提倡曬“三公”,“三公經費”公開的做法總體還是受到群眾認可的,但個別地方落實、監督仍然不到位,有的甚至引起了群眾猜疑。
  四是一些相關制度可操作性不強、約束力不夠。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,各地區各部門也都相應制定了實施細則。但在群眾看來,一些制度的制定往往是“閉門造車”,可操作性不強。一些基層職工反映,改進作風的制度看似匯成了冊,但反映不出本單位本部門特點,沒有切中要害。還有的制度缺乏程序性設計,執行中彈性過大,難以做到剛性約束。這樣的制度再多也是一種應景,不可能建立起長效機制,最終還會讓“四風”問題出現反彈。
  五是一些幹部群眾對不正之風“容忍度”較高,“潛規則”盛行。群眾普遍認為,“四風”問題由來已久,多年來整治未絕的“吃拿卡要”等不正之風已經成為一種“潛規則”,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之中。一些基層群眾也反映,只要不直接侵害自己利益,對一些“四風”問題往往是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。還有群眾反映,老百姓面對這種“潛規則”其實也是無可奈何,而且還是受害者,但因無力解決這些現實問題,自己也只能是“隨大流”。
  文章指出,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反對“四風”方面,群眾有如下建議和要求:
  第一,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、法制化。制度創新是作風建設的治本之策。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,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糾正“四風”與法律、制度對接,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。當前特別是要完善並嚴格執行財務核准制度,將“三公經費”開支系統納入公共財政預算,加強“三公經費”審批、指標控制和報銷管理,嚴格控制和壓縮“三公經費”,穩步推進“三公經費”支出公開,督促職能部門自覺接受群眾監督。
  第二,改革政績考核機制。培養好作風,凝聚正能量,要註重用好政績考核這個“指揮棒”。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,以好的作風創造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。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,把民生改善、作風轉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,從“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”全方位考評領導幹部,既看發展又看基礎,既看顯績又看潛績。健全民主考評機制,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評幹部的重要標準,實行“問績於民”。
  第三,堅決整治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。深化糾正“四風”,歸根到底是讓群眾得到實惠,進一步密切黨群乾群關係。要把維護群眾利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結合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著力整治與民爭利、“吃拿卡要”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,推動轉變作風不斷向基層深化。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,及時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,並督促有關方面採取措施認真改進和糾正。
  第四,發揮好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。好作風的形成關鍵在領導帶頭。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風養成教育,引導和督促領導幹部增強黨性觀念。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的帶頭意識,牢固確立在制度面前沒有特權、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,身體力行、率先垂範,爭當清廉的楷模、節約的表率、勤儉的標兵,自覺抵禦各種不正之風,使我們黨的好傳統、好作風發揚光大,真正形成一級帶動一級、齊心協力加強作風建設的強大力量。
  第五,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。確保中央改進作風要求貫徹到位,必須充分發揮監督作用。要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糾正“四風”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,建立督查機制,強化日常監督。各級黨組織要加強領導,從中央到地方,一級一級地督查,使中央各項要求落到實處;紀檢監察機關要抓住重要時間節點,從具體問題抓起,加大執紀檢查力度。將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、輿論監督等結合起來,形成治理“四風”的全方位監督網絡。
  第六,加大懲戒力度。深化黨的作風建設,必須嚴明紀律,強化責任追究。對那些違反改進調研、精簡會議、厲行節約等作風轉變規定的行為;對執行制度不嚴、工作紀律鬆散、甚至徇私舞弊的行為;對抓作風轉變態度不堅決、措施不得力的行為,以及群眾反映的作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、造成不良影響的有關責任人,必須予以嚴厲懲戒,做到對作風問題“零容忍”,始終保持對不正之風的嚴懲態勢。
  第七,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。好風氣的形成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。只有人人都行動起來,才能形成治理“四風”的強大合力。要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反對“四風”與加強宣傳教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,讓崇清尚儉成為全社會的主流。善用互聯網等新媒體,用先進典型、正義之氣,引領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、價值觀,弘揚新風正氣,抵制歪風邪氣,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,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。  (原標題:中紀委:部分地方反對四風搞形式主義引群眾擔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j63pjbk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